皮肤抗衰的“千层套路”,你中过哪些?
时间: 2023年05月17日 来源: 北京家恩德仁医院
衰老与抗衰老是人类一直在关注的话题。为了皮肤抗衰、面部抗衰,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:
有通过胶原蛋白粉、葡萄籽、炖猪蹄、吃燕窝等进行食补抗衰的,有通过健身、锻炼、早睡早起等方法来调节身体内循环进行抗衰的,还有将抗衰精华、除皱精华、水、乳、霜等叠加使用来提升抗衰buff的……

这些手段有用吗?是有一定作用的。
那么,为什么人还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呢?
因为年纪到了25岁+,胶原蛋白的流失量逐渐大于新增量,就是说,这些手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,但进补的速度与质量是赶不上流失掉的胶原蛋白的。就好比我们熟知的蓄水池问题,一根水管往池子里放水,一根水管往外面排水,而且,排水管子的流量要比放水的管子流量大多,相当于我们的皮肤一直处于“亏损”的阶段。所以,当食补、运动、护肤品的作用微乎其微时,就需要介入一些医美手段来进行皮肤抗衰。
可是,借助医美来进行皮肤抗衰的方法有很多,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参考:
第一,中胚层抗衰

所谓中胚层疗法,一般是指将皮肤所需的营养物质,比如氨基酸、胶原蛋白、透明质酸钠等,导入、填充到皮下组织。像常见的冭活泡泡、娃娃水光、伊肤泉系列、双美胶原蛋白、进口除皱、乔雅登等,就属于中胚层注射填充抗衰——将这些适合自己肤质的营养物质导入、填充到皮肤中,补充皮肤所需的营养,刺激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纤维组织,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与抗衰老。
第二,光电仪器抗衰管理

超声炮、热玛吉、热拉提等都是当下比较受欢迎的光电仪器。它们利用光与热的原理,采用超声波、大焦域、聚焦射频紧肤系统等技术,作用于皮肤的真皮层、浅筋膜层、SMAS筋膜层等不同层次松弛下垂的皮肤,刺激皮肤内的胶原新生,适用于细纹、紧致抗衰、深层提拉、轮廓塑形、肌底支撑等皮肤问题。
第三,手术抗衰
当皮肤衰老到一定程度,比如说皮肤重度松弛与下垂,或者年龄较大、不适用于中胚层治疗或光电仪器抗衰等手段后,更适用于通过线雕、五官年轻化、拉皮等整形手术方法,切除多余赘肉与松弛的皮肤,拉紧皮肤韧带,进行皮肤抗衰。
第四,私密保养与抗衰
脸上的衰老是可见的,私密部位的衰老却不可见,还存在着健康隐患。事实上,私密部位对于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,和面部肌肤、身体健康息息相关。随着年龄增长,雌激素水平下降,私密部位干涩、松弛,不仅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,而且也会带来皮肤的衰老。像菲蜜丽青春激光,守护女性的私密健康与美丽。
皮肤抗衰套路多,为了避免踩到不必要的“坑”,建议大家到正规整形美容医院,由专业的整形外科医生或皮肤科医生进行面诊,再根据个人皮肤状态制定相应的抗衰方案哦!
医生团队 DOCTOR TEAM
刘家恩
院长
刘家恩博士1977年进入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(现武汉大学医学部),1982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。1985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学位。1989年赴比利时留学,1991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位。1995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。1992年-1995年任该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卵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实验室(该实验室是ICSI技术的创始机构)首席主任和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(PGD)实验室主任;1995年-2002年任美国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人工辅助生殖中心主任和PGD室主任。2003年被聘为武汉大学教授。 刘家恩博士长期从事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试管婴儿工作。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76篇,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,例如:世界首例植入前胚胎DMD诊断技术、睾丸精子体外培养成熟技术、世界首例将ICSI应用于PGD、超快速植入前胚胎单细胞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(FISH)、植入前胚胎单细胞重复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。 ...
张为远
主任医师
张为远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围产保健、高危妊娠管理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产前咨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;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26项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0余篇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12项,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00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已培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一百余人。 擅长项目 高危妊娠管理; 产科出血及妊娠合并症; 产科并发症的诊治。...
孙志华
主任医师
硕士学位,主任医师,教授。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,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。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,对妇产科急、危、重症患者的抢救积累丰富的经验,特别是对高危妊娠管理提出(早预测、早预防、早预案、早演练、早预警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)“八早”管理模式即系统-整体管理模式,能够显著降低或控制高危妊娠风险;对妇科微创手术(包括腹腔镜手术,宫腔镜手术,经阴道手术等)有独到的经验;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治与康复有独到的见解。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撰写医学论著两部:《医学微生物与优生优育》,《瘘外科学》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