涨知识!了解中医针灸的前世今生
时间: 2023年04月08日 来源: 北京家恩德仁医院
中医针灸
针灸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,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早在2010年,中医针灸就申遗成功,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如今,中医针灸也走向世界,美誉海外,和中餐、功夫、中药并称为“新四大国粹”。
什么是中医针灸

其实,针灸医学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,内容包括针灸理论、腧穴、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。
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把针具(通常指毫针)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人体腧穴,通过捻转、提插等针刺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,这就是针法。
所谓灸法,则是把制好的灸炷或灸草放在体表穴位附近进行熏熨,利用热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。由于艾草是常用材料,因此又被人们称为“艾灸”。
中医针灸的起源与发展

据新版针灸学教材上的统计来看,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。三百多个穴位,用针刺激一会儿就可以治病,聪明的古人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治病的方法呢?
这就得回溯到新石器时代了。相传,那个时期的人们出现身体疼痛的问题后,一般是默默忍受着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们被类似于石头、荆棘等尖硬的物体碰撞、刺激到身体表面某个部位后,发现身体上的疼痛减轻了。于是,古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锋利的石头尖来刺激身体的这些部位,于是,针法出现了,也有了最早的针具——砭石。
后来,古人们又发现,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烧后,身体上的某些病痛会有所缓解。在这样的启示下,灸法应运而生。
等到战国时期,已经形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,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提到了“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”,这里的“灸”便是指灸术。书里面不仅记载了大量关于针灸的理论与技术,而且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,让后来人受用到现在。
中医针灸有什么作用

针灸发展至今,对诸多病症都有一定的作用,具体说来,主要在于疏通经络、调和阴阳、扶正祛邪等方面。
1.疏通经络
经络“内属于脏腑,外络于肢节”,人体经络不通,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,可能出现疼痛、麻木、肿胀、瘀斑等症状——而针灸的基操就是让淤阻的经络通畅,气血运行正常。
2.阴阳调和
古人讲究阴阳协调,认为我们人体之所以生病,是因为人的机体出现了阴阳失衡。通过针灸疗法,改善经络阴阳属性,从而作用于阴阳失衡的状态,向平衡状态改变。
3.扶正祛邪
有阴阳自然有正邪,而疾病的出现、发展、治愈的过程,可以理解为是正邪相争的过程。借助针灸,作用到人体上,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,驱除病邪。
虽然中医针灸受益于人,但针灸时的选穴、手法是非常考验医师水平的。因此,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和医生那里做针灸治疗哦!
医生团队 DOCTOR TEAM
刘家恩
院长
刘家恩博士1977年进入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(现武汉大学医学部),1982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。1985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学位。1989年赴比利时留学,1991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位。1995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。1992年-1995年任该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卵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实验室(该实验室是ICSI技术的创始机构)首席主任和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(PGD)实验室主任;1995年-2002年任美国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人工辅助生殖中心主任和PGD室主任。2003年被聘为武汉大学教授。 刘家恩博士长期从事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试管婴儿工作。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76篇,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,例如:世界首例植入前胚胎DMD诊断技术、睾丸精子体外培养成熟技术、世界首例将ICSI应用于PGD、超快速植入前胚胎单细胞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(FISH)、植入前胚胎单细胞重复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。 ...
张为远
主任医师
张为远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围产保健、高危妊娠管理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产前咨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;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26项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0余篇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12项,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00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已培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一百余人。 擅长项目 高危妊娠管理; 产科出血及妊娠合并症; 产科并发症的诊治。...
孙志华
主任医师
硕士学位,主任医师,教授。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,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。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,对妇产科急、危、重症患者的抢救积累丰富的经验,特别是对高危妊娠管理提出(早预测、早预防、早预案、早演练、早预警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)“八早”管理模式即系统-整体管理模式,能够显著降低或控制高危妊娠风险;对妇科微创手术(包括腹腔镜手术,宫腔镜手术,经阴道手术等)有独到的经验;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治与康复有独到的见解。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撰写医学论著两部:《医学微生物与优生优育》,《瘘外科学》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