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‘吃两人份’到‘吃对关键营养’:预防出生缺陷的饮食指南来了
时间: 2025年09月15日 来源: 北京家恩德仁医院
“当B超显示胎儿脊柱裂时,李女士崩溃大哭——‘我明明吃了很多补品,怎么会这样?’”这样的案例在产科并不罕见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例,其中约30%与孕期营养失衡直接相关。
关键数据:
神经管缺陷(如脊柱裂)中,70%可通过孕前3个月补充叶酸预防;
孕期铁缺乏可能导致胎儿智力发育迟缓,风险增加2.5倍(《柳叶刀》2023研究);
妊娠期糖尿病孕妇,胎儿先天心脏病风险升高3倍。
胎儿的器官发育如同“精密施工”,营养是核心原材料:
叶酸不足→神经管闭合失败(如无脑儿);
碘缺乏→甲状腺发育异常(呆小症);
DHA缺乏→脑细胞数量减少(影响智力)。
WHO建议孕妇每日需补充:400μg叶酸、200mg DHA、27mg铁、1000mg钙。
作用:构建胎儿器官、胎盘;
每日需求:孕中期+15g(≈1个鸡蛋+100g鱼);
优质来源:鸡蛋、鱼肉、豆制品(植物蛋白更易吸收)。
关键期: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;
补充技巧:普通孕妇400μg/天,叶酸代谢障碍者需800μg;
食物搭配:菠菜(焯水去草酸)+猪肝(每周1次)。
铁:预防贫血,动物肝脏(每周50g)+维C(橙子)促进吸收;
钙:孕晚期需1200mg/天,牛奶500ml+豆腐200g;
DHA:每周3次深海鱼(三文鱼、鳕鱼),或补充藻油DHA。
孕早期:血清铁蛋白(查铁储备)、叶酸代谢基因检测;
孕中期:OGTT筛查(妊娠糖尿病)、超声评估胎儿发育;
孕晚期:血红蛋白(防贫血)、骨密度(钙摄入评估)。
“吃两人份”是误区,质量优于数量!记住:
每周食材≥25种,彩虹饮食(红黄绿白黑);
避免生食、酒精、高汞鱼(金枪鱼、马鲛鱼);
体重增长控制在11-16kg(BMI正常者)。
医生团队 DOCTOR TEAM
刘家恩
院长
刘家恩博士1977年进入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(现武汉大学医学部),1982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。1985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学位。1989年赴比利时留学,1991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位。1995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。1992年-1995年任该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卵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实验室(该实验室是ICSI技术的创始机构)首席主任和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(PGD)实验室主任;1995年-2002年任美国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人工辅助生殖中心主任和PGD室主任。2003年被聘为武汉大学教授。 刘家恩博士长期从事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试管婴儿工作。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76篇,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,例如:世界首例植入前胚胎DMD诊断技术、睾丸精子体外培养成熟技术、世界首例将ICSI应用于PGD、超快速植入前胚胎单细胞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(FISH)、植入前胚胎单细胞重复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。 ...
张为远
主任医师
张为远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围产保健、高危妊娠管理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产前咨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;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26项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0余篇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12项,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00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已培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一百余人。 擅长项目 高危妊娠管理; 产科出血及妊娠合并症; 产科并发症的诊治。...
孙志华
主任医师
硕士学位,主任医师,教授。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,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。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,对妇产科急、危、重症患者的抢救积累丰富的经验,特别是对高危妊娠管理提出(早预测、早预防、早预案、早演练、早预警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)“八早”管理模式即系统-整体管理模式,能够显著降低或控制高危妊娠风险;对妇科微创手术(包括腹腔镜手术,宫腔镜手术,经阴道手术等)有独到的经验;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治与康复有独到的见解。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撰写医学论著两部:《医学微生物与优生优育》,《瘘外科学》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