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又端午,中医教你湿热过重如何养生?
时间: 2023年06月21日 来源: 北京家恩德仁医院
农历五月,夏至又逢端午。
节气与节日的相遇,带来的是持续飙升的热浪和越来越重的湿热。为了对抗暑气,空调、冷饮每日不断,虽说缓解了高温,却出现了头昏脑胀、四肢酸软、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。不必说,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“湿热”在作怪。
当然,懂得“见招拆招”的中国人早有自己的养生智慧,格外注重祛湿,依然延续着采集艾叶、吃粽子、饮雄黄酒、挂香囊等暗藏养生玄机的端午节习俗,通过饮食、生活、运动、药草内服外用等行为,达到避瘟驱邪、芳香化湿的作用。
端午节快乐
采集艾叶:驱虫祛湿
民间有句俗语,“端午节,五毒醒,不安宁”。端午过后处于多雨季节,湿邪、热邪旺盛,导致蛇虫鼠蚁、病毒细菌活跃起来。作为药用植物,艾草味苦,属性辛温,具有温气血、逐寒湿的作用,又可以净化空气、芳香通窍。端午节在门前悬挂艾草,可以通畅气血,提升免疫力,可以祛风除湿、活血化瘀、提神醒脑、驱蚊蝇。
吃粽子:健脾养胃
当体内湿气较重,人体的脾胃功能会受到影响,食欲减退,因此端午节应选择绿豆、薏米、冬瓜、粽子、咸鸭蛋等具有化湿作用的清淡食物。粽子里的糯米味甘、性温,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的作用;而粽叶有清热解毒、生津除烦的功效,因此,吃粽子可以健脾养胃。
虽说粽子香糯可口,但心血管病患者、糖尿病患者、胃肠道疾病患者不适合多吃哦,不利于血糖控制,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。
饮雄黄酒:戴五彩绳
湿气在体内滋长,培养了细菌,打乱阴阳平衡,从而诱发疾病,而雄黄性味辛温,可以解毒杀虫、燥湿祛痰,中医还经常用它来治疗皮肤病。因此,端午节吃粽子时,可以喝一杯雄黄酒,驱散一下体内的潮气。
挂香囊:芳香辟秽
端午节时,人们经常会佩戴装有丁香、藿香、白芷、薄荷等药物的香囊,挂在腰间或室内,既能芳香于室,又可以辟秽解毒。不过,孕妇及过敏者不建议使用哦。
划龙舟:运动养生
天气渐热,人体气血运行不畅,容易烦躁、困倦、精神不振,适合爬山、游泳、慢跑、划龙舟等运动。比如划龙舟,一般在空气清新的江河湖边,伸展筋骨,改善肌肉僵硬、增强心肺功能。不过,出汗后不要立即洗澡,因为“汗出见湿,乃生痤痱”,汗出受湿后容易生痤疮、疖子、痱子等皮肤病,等落汗后修整一会儿再洗澡。
时值仲夏,昼长夜短。端午节后,我们除了要祛湿热,还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,晚睡早起,顺应阳气,才能利于气血运行,保持精力充沛。
医生团队 DOCTOR TEAM
刘家恩
院长
刘家恩博士1977年进入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(现武汉大学医学部),1982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。1985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学位。1989年赴比利时留学,1991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位。1995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。1992年-1995年任该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卵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实验室(该实验室是ICSI技术的创始机构)首席主任和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(PGD)实验室主任;1995年-2002年任美国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人工辅助生殖中心主任和PGD室主任。2003年被聘为武汉大学教授。 刘家恩博士长期从事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试管婴儿工作。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76篇,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,例如:世界首例植入前胚胎DMD诊断技术、睾丸精子体外培养成熟技术、世界首例将ICSI应用于PGD、超快速植入前胚胎单细胞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(FISH)、植入前胚胎单细胞重复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。 ...
张为远
主任医师
张为远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围产保健、高危妊娠管理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产前咨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;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26项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0余篇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12项,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00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已培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一百余人。 擅长项目 高危妊娠管理; 产科出血及妊娠合并症; 产科并发症的诊治。...
孙志华
主任医师
硕士学位,主任医师,教授。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,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。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,对妇产科急、危、重症患者的抢救积累丰富的经验,特别是对高危妊娠管理提出(早预测、早预防、早预案、早演练、早预警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)“八早”管理模式即系统-整体管理模式,能够显著降低或控制高危妊娠风险;对妇科微创手术(包括腹腔镜手术,宫腔镜手术,经阴道手术等)有独到的经验;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治与康复有独到的见解。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撰写医学论著两部:《医学微生物与优生优育》,《瘘外科学》 ...